唐汉中医药网 首页 > 特色疗法> 正文

谷越涛治慢性结肠炎

2016年04月05日 15:35
字号:T|T

 谷越涛1943年出生,主任中医师、教授、第三批和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、现任山东省聊城市中医医院院长助理、山东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。从医40余载,精于医理,擅长内科疑难杂病的中医治疗,对痹证的治疗有其独到之处。

  组成:炒白术15克,白芍25克,陈皮、防风、青皮各10克,桂枝6克。水煎服,每日1剂,早、晚分服。连服4剂。

  功能:抑肝扶脾。

  主治:慢性结肠炎(证见腹泻、下腹坠胀、无腹痛、舌根苔白而厚、脉弦者)。

  方解:痛泻要方又名白术芍药散。腹痛即泻是痛泻要方的主证,但谷老辨证运用痛泻要方验案,并无典型的腹痛即泻,其病机均为土虚木乘、肝脾不和、脾运失常所致,故灵活运用痛泻要方加减治疗,取得了良好的疗效,体现了中医学异病同治、辨证论治的精髓。

  谷老强调,痛泻要方组方的精妙之处在于疏肝不用柴胡而用防风。原因有三:

  其一,防风味辛而润,功能疏肝而无耗阴之弊,即《素问脏气法时论》所说的“肝欲散,急食辛以散之”,辛能散肝气,使肝不乘脾。

  其二,防风为理脾引经之药,如李东垣所说的“若补脾胃,非此引用不能行”。

  其三,防风有祛风胜湿之功,其性升浮,升阳可以止泻。另外,方中防风与白芍的配伍使用也甚为巧妙,二药相合有抑肝、柔肝、疏肝、扶脾、醒脾、燥脾的作用。

  在痛泻要方的临床运用中,谷老善于抓住肝强脾弱的根本病机,在痛泻要方的基础上随症加减。如久泻不愈,伴有体倦乏力等脾虚证候者,加党参、升麻以健脾益气、升阳止泻;脘痞而舌苔白腻者加厚朴、苍术理气燥湿、舌苔黄腻者,加黄连、木香以清热燥湿,理气止泻;消化不良者加山楂、神曲;小便不利者,加车前子、滑石;水湿下注者加茯苓、车前子,增强利湿止泻之功;久泻脾虚及肾者加山药、补骨脂、肉豆蔻等。在临床中,对肠胃湿热所致泄泻的患者忌用本方。

  贫血,血液中的红细胞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值称为贫血。

  产生贫血的原因虽多,但不外乎造血功能不良、红细胞过度破坏以及急慢性失血三种。贫血属中医“内伤血虚”、“虚劳”的范畴。主要由于饮食不调、营养欠佳,或急慢性失血及内伤劳倦,致使脾、肾、心、肝受累,出现气血两亏而发病,临床常见症状有:面色苍白或萎黄、头晕耳鸣、疲乏无力、食少纳呆、心悸气短等。

  心脾两虚面色无华、头晕乏力、心悸气短、食欲不振。

  (1)党参15克,红枣10枚。水煎取汁,每日1剂,常饮。

  (2)当归15克,黄芪30克。水煎取汁,分2次温服,每日1剂。

  (3)丹参15克。切薄片,泡开水当茶饮。

  脾胃虚寒头晕乏力,腹时隐痛,喜温喜按,怯寒肢冷,食欲不振,大便溏薄。

  (1)干姜10克,炒白术15克,党参20克。水煎取汁,分2次服 。每日1剂。

  (2)炒白术15克,党参20克,山药50克。水煎取汁,分2次服,每日1剂。

  (3)当归30克,生姜50克,羊肉250克。炖汤食用,常食。

  肝肾阴虚头晕目眩,烦躁易怒,腰腿酸软,潮热盗汗,耳鸣。

  (1)何首乌30克,黑豆子50克,核桃仁20克。水煎,喝汤吃豆仁、核桃仁,每日1剂,连服10至15剂。

  (2)山药30克,枸杞15克,肉苁蓉10克。水煎取汁,分2次服,每日1剂。

  (3)白芍20克,菊花6克,枣皮10克。水煎取汁,分2次服。


网友评论:

已有0条评论,共0人参与,点击查看
登录 (请登录发言,并遵守相关规定)

企业服务

推广信息

商务合作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广告服务 | 诚聘英才 | 意见反馈 | 友情链接 | 网站地图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Copyright © 1999-2009 TH55.cn All Rights Reserved.
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
Powered by SiteServer CMS